引风机故障时如何判断具体原因

  当引风机发生故障时,准确判断具体原因对于快速恢复运行、防止事故扩大至关重要。判断过程应遵循“安全第一、现象分析、数据排查、逐项验证”的原则。以下是系统性的故障原因判断方法:

一、初步观察与信息收集

查看报警信息(DCS/PLC系统):

第一时间查看集控室监控画面上的报警记录,这是最直接的线索。常见报警包括:

电机过载/过流:可能原因:机械卡涩、轴承损坏、电压异常、电机绝缘下降。

轴承温度高:可能原因:润滑不良、油质劣化、冷却水故障、轴承磨损或损坏。

振动值高:可能原因:叶轮积灰或磨损、动平衡破坏、轴承损坏、基础松动、对中不良。

润滑油压低:可能原因:油泵故障、油管泄漏、滤网堵塞、油位过低。

电机绕组温度高:可能原因:散热不良、长期过载、绝缘老化。

变频器故障:可能原因:电源波动、参数设置错误、内部元件损坏。

失速/喘振报警:可能原因:入口/出口风门误关、烟道堵塞、系统阻力异常。

询问运行人员:

故障发生前是否有异常声音(如摩擦、撞击、啸叫)?

是否有异味(如焦糊味)?

故障发生时风门、挡板位置是否正常?

是否有操作(如启停、调节)?

二、现场检查与初步判断

在确保安全(已停电、挂牌、泄压)的前提下进行现场检查:

检查项目可能故障原因

电机与电气部分

电机外壳是否过热?过载、散热不良、绝缘老化

电缆、接线盒有无烧焦痕迹?电气短路、接触不良

变频器/启动柜有无报警代码?参照变频器手册查故障代码

风机本体与传动

轴承箱有无异响、冒烟、漏油?轴承损坏、润滑失效

联轴器有无松动、断裂、异响?对中不良、弹性体损坏

风机外壳有无剧烈振动?叶轮不平衡、轴承损坏、基础松动

叶轮有无摩擦声?叶轮与壳体摩擦(热膨胀、变形)

入口导叶/出口挡板是否卡涩或位置异常?执行机构故障、连杆脱落

润滑系统

油位是否正常?缺油

油质是否乳化、变黑、含杂质?油质劣化、进水、污染

油泵是否运行正常?油泵故障

冷却水是否畅通?冷却水管堵塞、阀门关闭

风烟系统

入口烟道是否积灰、结焦、堵塞?引发喘振、阻力增大

出口烟道或烟囱是否堵塞?系统背压过高

防爆门是否动作?发生过爆燃

2.png

三、常见故障原因分类与判断方法

1. 机械故障

轴承损坏:

现象:轴承温度高、振动大、异响(“咯噔”声)。

判断:测振仪检测振动频谱,若出现轴承特征频率(内圈、外圈、滚动体、保持架)可确诊。

叶轮不平衡/积灰/磨损:

现象:振动大,且振动值随转速变化明显。

判断:停机后打开人孔门检查叶轮积灰或磨损情况;做动平衡试验。

对中不良:

现象:联轴器处振动大,尤其轴向振动明显。

判断:使用激光对中仪或百分表测量对中数据。

基础松动:

现象:整体振动大,地脚螺栓松动。

判断:手动检查地脚螺栓是否松动。

2. 电气故障

电机故障:

现象:过流、绕组温度高、绝缘低。

判断:用兆欧表测量电机绝缘电阻(冷态应>1MΩ);用万用表或电桥测量三相绕组直流电阻是否平衡。

变频器故障:

现象:跳闸、无输出、报警代码。

判断:查阅变频器故障代码手册;检查输入/输出电压、IGBT模块是否击穿。

3. 控制系统故障

执行机构故障(风门/导叶):

现象:风门无法调节、卡在某一位置。

判断:检查气源(气动)或电源(电动)、限位开关、反馈信号是否正常。

传感器故障(温度、振动、压力):

现象:仪表显示异常(如突变、超量程),但现场检查正常。

判断:用万用表测量传感器输出信号;更换备用传感器验证。

4. 系统性问题

喘振(Surge):

现象:剧烈振动、周期性轰鸣声、风量风压剧烈波动。

原因:系统阻力过大(风门误关、烟道堵塞),风机运行在不稳定区。

判断:查看运行点是否在风机性能曲线的“喘振线”左侧。

烟道堵塞/积灰:

现象:引风机电流异常升高、出口压力降低、排烟温度升高。

判断:检查烟道吹灰装置是否正常;停机后进入烟道检查。

四、综合判断流程

看报警2. 问运行 → 3. 查现场 → 4. 测数据(振动、温度、绝缘、对中)→ 5. 分析关联参数(电流、压力、风量)→ 6. 隔离验证(如更换传感器、切换电源)→ 7. 得出结论

五、注意事项

安全第一:任何检查必须在设备完全停运、断电、泄压后进行,并执行“上锁挂牌”(LOTO)程序。

记录完整:详细记录故障现象、报警信息、检查结果、处理过程,便于后续分析和经验积累。

专业工具:使用测振仪、红外测温仪、兆欧表等专业工具进行检测。

避免盲目操作:在未查明原因前,严禁强行启动设备。

16.png

通过以上系统化的方法,可以高效、准确地判断引风机故障的具体原因,为后续的维修和预防提供可靠依据。


分享 :